英国的专科医师制度由来已久,皇家外科学院负责外科各专科医师的培训、考核与认证。该学院的“院士”资格(FRCS)必须经过2年基本外科训练、中期考试、4年高级外科训练和结业考试均合格后才能获得。这种培训体系通行于英联邦国家。由于其严格性和公平性,“院士”头衔可以认为是对获得者专业水准的国际认可。
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的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同样是遵循英国的专科医师制度。我在进修期间认识两位神经外科高级培训医师,年资较大的是关卓伦医生(英文名Maco),年资较低的是曾振邦医生(英文名叫Fred)。他们每天7点半提前到病房查房及处理病人,等上级医生(副顾问医生)来之后再查一次房。如果当天有手术,一旦接到手术室的呼叫后就进入手术室帮病人插尿管、剃头及摆体位,消毒铺巾、开颅,有些手术他们可以主刀,如脑室腹腔分流术、凸面脑膜瘤、开颅高血压脑出血显微清除术等,其他大手术都充当第一助手。如果表现好,上级医生认可还可以主刀听神经瘤手术等大手术。无论在日常的查房及手术过程中,上级医生都会用英文提问相关的专业知识。每周二的团队会议(TEAM MEETING),他们都要汇报主刀及参与的手术,教授及顾问医师会提问手术的有关情况,指出不足之处以及需要改进的建议。周三下午及周五上午参加专科门诊。周五中午的神经科学会议,他们都要准备讨论病例资料及幻灯片,并在会议中汇报病史。每个月第一周星期三上午全香港的培训医生轮流做一个专题讲座,这个活动是香港神经外科学会组织的。讲座结束后有一个答辩时间,根据表现打分记录在案,作为晋升专科医师的依据之一。
在这样的体制及环境下,他们的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学习交流能力强,最终都能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专科医师。